苦谛
苦谛是小乘佛教的基本教义“四谛”说中之一,根据对现实的深刻观察,佛总结出人生的八大痛苦:生、老、病、死、爱...
苦谛
八正道
八正道,亦称八支正道、八支圣道或八圣道。意谓达到佛教最高理想境地(涅槃)的八种方法和途径:①正见。正确体见...
八正道
法身
梵语dharma-ka^ya,巴利语 dhamma-ka^ya。指佛所说之正法、佛所得之无漏法,及佛之自性真如如来藏。二身之一,三...
法身
慧命
慧命:指法身以智慧为生命。如色身必赖饮食长养,而法身必赖智慧以长养。若智慧之命夭伤,则法身之体亡失。天台四...
慧命
五欲六尘
五欲六尘[1-2] 指佛教在日常修道所遇到的第一重魔障。五欲指财、色、名、食、睡等五种欲望,六尘指色、声...
五欲六尘
三无漏学
戒定慧合称为三学,即三项训练。佛陀教导我们需要培育的就是这三学:1. 修戒——完善道德品行;2. 修定——致力...
三无漏学
三脉七轮
三脉七轮是在西藏密宗里关于气脉的理论,与医学观点不同。另外在瑜伽学上还有另一种说法...
三脉七轮
七轮
“七轮”之说源于印度瑜伽知识,是指人体经脉系统中七个主要的能量汇集点。相当于中医经络学的穴位。“七轮”...
七轮
八触
八触,接触的触,简单归类为动、痒、轻、重、冷、暖、涩、滑。当一个人进入静定的状态里头去,那你的身体身心一定...
八触
五蕴
五蕴分别是色蕴、受蕴、想蕴、行蕴、识蕴五种。在五蕴中,除了第一个色蕴是属物质性的事物现象之外,其余四蕴都...
五蕴
六尘
《俱舍论》卷一记载,色境有二种:显色和形色。显色指显现的颜色,有青、黄、赤、白、云、烟、尘、雾、影、光、明...
六尘
六识
六识,(名数)眼识,耳识,鼻识,舌识,身识,意识也,其与六根、六尘,合称为十八界。唯识学派则加上末那识与阿赖耶识,称为八识...
六识
正念
“正念的意思,就是觉照,同时它也意味着深入地观察。“Sati”(梵文:smrti)这个巴利语单词的意思是“止”和“保...
五毒
佛教称“贪、嗔、痴、爱、恶”这五种情绪为五毒,认为这五种情绪是众生之“障”,一旦勘破,便能更容易地修成正果...
六根
指六种感觉器官,或认识能力。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。眼是视根,耳是听根,鼻是嗅根,舌是味根,身是触根,意是念虑之...
六根
业报
来自:佛光大辞典:业与报并称。意为业之报应或业之果报。谓由身口意之善恶业因所必招感之苦乐果报。或指业因与...
功德
功德,汉语词汇。拼音:gōng dé语出《礼记·王制》:“有功德于民者,加地进律。...
福报
福报,所谓“积善之家必有余庆,积恶之家必有余秧”;所谓“人为善,福虽未至祸已远离,人为恶,祸虽未至福已远离”说的...
福报
菩提心
菩提心的本体就是利益一切众生、让他们获得如来正等觉果位的希求心,《现观庄严论》中所说:“发心为利他,求正等...
菩提心
金刚乘
金刚乘就是果乘,一般称为密教或密咒乘,亦有通称密宗。若以二分法,可将佛教分为大、小二乘;大、小乘之主要区别,在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