勇于认错,勤于忏悔,自能和谐

勇于认错,勤于忏悔,自能和谐

一个人生存在世间,身口意随时都在造业,身体上的举止动作有善恶的行为;嘴上的说话,也有善言恶语;内心的意念,也有善恶的思想。这中间,普遍的与善业相应者微乎其微,与恶业相应者却比较多,因此,人与人相处时,要常常怀着忏悔惭愧的心。

在佛教里,“忏悔”是一个非常殊胜的法门,其功德不可思议。譬如一个学生犯了过错,到训导处认错忏悔后,他仍然可以成为一个健全的青年。一个出家人要经常忏悔,从忏悔中可以消除往昔所造之恶业。“忏悔”犹如菩萨的慈悲法水,藉此法水,能够洗涤无始以来的罪愆,获得清净的佛道。

人生在世,虽仅数十寒暑,但是,为了事业,为了家庭,难免奔波劳累,甚或与人争执计较,这中间,身口意三者,不知造作了多少善业与恶业,如果,每一个人都能够及时反省忏悔,则善业增长,恶业消除,仍然不失为堂堂正正的一个人。因此,佛经云:“不怕无明起,只怕觉照迟。”无明烦恼生起现行,只要及时觉悟忏悔,仍然是个清净善良的人。一个人最怕的不是犯了过失,而是犯了过失仍然不知道悔改。如同陷入错误的泥淖里,若能及时回头,仍可得救;如果一意孤行,自怨自艾,耽溺于过失中不肯自拔,则将越陷越深,终于遭到灭顶。佛教中有梁皇宝忏、大悲忏、八十八佛忏悔文等,都是教人常行忏悔;每月的布萨,即教人发露忏悔,所有罪过,一经忏悔表露,则如同经过法水洗净,不会再遭遇旁人的责难与遗弃。

如上所述,大家了解了忏悔的意义与功德,那么,我们应该如何忏悔呢?除了佛教的布萨、拜愿以外,让我提供各位一个在人际间最行得通、最能够获得和谐的妙法。这个办法,就是我们每一个人不论在什么时候,什么地方都要牢牢记着“你是好人,我是坏人”的铭言。平常一个人,无论怎么样他总是处处要维护自己,认为只有自己才是对的,只有自己才是好人。三国时,曹操有一句话说:“宁可我负天下人,不可天下人负我。”自己不能吃亏,自己永远是对的,这是一般人的观念。可是,一个信仰佛教的人,却要处处为别人设想,大家都是好人,只有我是坏人。如果世间上每一个人都能有这种观念,相信这个世界是和谐的,人我之间绝对没有争执的情事。什么道理呢?举个例子说:

张三把电风扇打开了。李四不喜欢,开口大声说道:

“喂!不要只顾自己吹,想想别人已经感冒了,赶快关掉!”

张三不服气,顶了李四一句,说:“你自己感冒,站到旁边去!别人热死了也不能吹吹风吗?”

“我为什么要站到旁边去?”李四发火了。

两个人因此争执起来,一个要开,一个要关,吵得不可收拾。

再举个例子,甲从外面进门,刚坐下,一阵风吹来,门“碰”一声关上了。

乙坐在里边看书,被这突如其来的声响弄得烦恼了,骂道:“进来也不会随手关门吗?”

甲一听,反驳道:“门本来就没关,你怪什么的?我怎么知道会刮风呢?”

“……”乙不服气,两个人终于冲突起来。

让我们检讨一下上面两个例子。如果张三和李四都能稍为站在对方的立场想一想,相信两个人绝不会起争执的,譬如:张三得知李四感冒,赶快对不起,把电扇往旁边挪一挪不就没事了吗?

甲乙两个人的争执,如果在乙发怒时,甲适时地道一声“对不起”,又有什么争执可起呢?

每个人先承认自己是坏人,凡事都是自己的错,勇于认错,勤于忏悔,则无明烦恼亦无从生起,人我相处,自能和谐,生活即可获得幸福快乐。

相关阅读
带着忏悔行方便 看破名利利众生
带着忏悔行方便,看破名利利众生。用一切方便成就他人,应具的是解脱和菩提心。看破的是名利、放下的是贪欲,这样...
带着忏悔行方便 看破名利利众生
忏悔的同时要深信三宝、发愿供养诸佛愿度一切众生
忏悔的同时要深信三宝,同时发愿供养诸佛愿度一切众生。忏悔前愆后不复造,同时发愿,观罪本空,安止大乘,称三宝名。...
忏悔的同时要深信三宝、发愿供养诸佛愿度一切众生
在善因缘中起怨对要忏悔 莫在善因缘中造一切罪
要是在善因缘中不自在或是以善因缘为怨对,这些都是业障在起作用。业障果报让你在解脱的因缘中起怨对,从而业力...
在善因缘中起怨对要忏悔 莫在善因缘中造一切罪
罪业忏悔清净有什么表现?
有一个人问:“如果犯了重罪然后忏悔,忏悔到什么程度才表明清净了呢?” 犯了重罪,比如破戒、杀人、偷盗五大钱以...
罪业忏悔清净有什么表现?
见好相是诚心、信心、忏悔心成就的
见好相是诚心信心忏悔心成就的。不是欲望放不下的名利心所见的。要是心里都是世间的物质相,你所能见的都不是...
见好相是诚心、信心、忏悔心成就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