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上感应篇注讲证案汇编卷四 强取强求。好侵好夺。

太上感应篇注讲证案汇编卷四

强取强求。好侵好夺。

分所不当得。而必欲得之。谓之强。以人供我曰取。以我干人曰求。以诡计暗取曰侵。以势明取曰夺。如此得来。自难消受。将必并其本有者而失之矣。

郑瑄曰。余观钱之为物。人所共爱。势所必争。骨肉缘之启衅。缙绅因以败名。商贾为此捐躯。市井乘而斗戮。乍来乍去。倏贵倏贫。其笼络一世者。大抵福于人少。而祸于人多。尝熟视其形模。金傍著戈。真杀人之物。而人不悟。吁。钱乎钱乎。以我之贫。求汝活我而不可得。我固无奈汝何。以我之贫。汝欲杀我而亦不可得。汝岂能奈我何哉。

赵卫公雄。微时最贫。母在。无以卒岁。夫妇对哭。次日扫地。拾银一锭。重二十五两。得以稍活。后登相位。例银百锭。受而缺其一。将诘库吏。夜梦神曰。某年月日。相公先借用一锭矣。夫命中有财。时运未至。尚不可以力致。况本无而强取乎。

江西赵尚书。家与常省元居相近。常有园甚雅致。赵百计强求之。常立契送赵。作诗于后曰。乾坤到处是吾亭。机械从来未必真。覆雨翻云成底事。清风皓月冷看人。兰亭禊事今非晋。桃洞花神也笑秦。园是主人身是客。问君还有几年春。赵得诗。悔谢不敢受。常后登高第。常公以德感人。赵公勇于悔过。两者今之所希。

昆山杨某。一日坐于门。见一妇人过。坠一银簪于街石上。铿然有声。急就视之。见一蚯蚓。踟蹰久之。忽一男子过而拾之。杨老高声曰。此吾所坠簪也。此人知其伪。径去。杨老不放。其人取银二分。以半买鱼。以半付之曰。老者休缠。以此银沽酒。煮鱼。作一夜消可也。杨老归。令其媳煮鱼。暖酒间。邻猫突衔鱼去。忽媳以杖扑。因覆其酒。而并盛鱼器碎焉。夫簪化为蚓。似可悟矣。而犹强索之。其能食乎。吁嗟乎。贪夫哉。吁嗟乎。薄命之人哉。小事如此。其大者可知矣。

鄞县有陆姓者。奸而富。邻有郑氏产。陆暗计侵得之。撤其居以为宫室苑囿。所存惟嘉树一本。后陆生一子。五岁哑不能言。忽一日指树而言曰。树乎。汝今犹在耶。家人大惊。已而复哑。百方医之。终不出一声。及长。荒淫戏傲。家罄乃死。人谓郑氏后身云。

明南都王生。性贪鄙。其族伯死而无嗣。然已有继之者。生窥其家富。强欲夺之。讼至数载。问官持公道稍抑之。即诟毁不已。是年应秋试。问官适入帘。已取其卷为第一。及拆视其名。乃前夺继者。遂掷而弃之。

相关阅读
佛教如何看待“命里有时终须有,命里无时莫强求”?
佛教讲缘分,有的人觉得既然是缘分,命里有的就会有,命里没有的也不用强求,那好,我就认命了,什么也不用费心、不用努...
佛教如何看待“命里有时终须有,命里无时莫强求”?
《太上感应篇》原文及白话译文
序言:《太上感应篇》是非常重要的一篇文章,被誉为“古今第一善书”。李昌龄著,历代刊印传播者众多,到明清时期达...
《太上感应篇》原文及白话译文
道不同 不必强求
不求人之不知己 人与人,往往不过一个缘字。有些人你说了千言万语他还是不能理解你;有些人你一言不发他还是和...
道不同 不必强求
太上感应篇例证语译
太上感应篇例证语译 释海山·释大恩·释昌臻主编 ·东方佛学文化资料丛书· &midd...
太上感应篇直讲
太上感应篇直讲 印光大师序 李炳南居士序 唐湘清居士序 太上感应篇原文 太上感应篇灵验记 太上感应篇直讲 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