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触

 åˆå­¦æ‰“坐,姿势正确是很重要的

八触,接触的触,简单归类为动、痒、轻、重、冷、暖、涩、滑。当一个人进入静定的状态里头去,那你的身体身心一定起变化,这个变化在佛学名词叫八触,触这个字就是交合抵触的意思·(八个障碍:忧,喜,苦,乐,寻(觉),伺(观),出息,入息。) 

八触

大意

八触接触的触,动、痒、轻、重、冷、暖、涩、滑。这还是简单的归类,我们这个打坐,初步学定,不管你盘腿也好不盘腿,真的进入那个静定的状态里头去了,那你的身体身心一定起变化,这个变化在佛学名词叫八触,触这个字就是交合抵触的意思,你们都在佛学院的毕业出来的啊,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,这个触跟受两个相对,触受是什么东西,其实就是交感,这个电视的插头一样插对了,或者插不对了,插不对了电线 要爆出来,你也受伤,插对了就通电了,都是触的现象,触是接触,触电这个触。

动、痒

所以你真的对了,静坐坐对了以后,你普通还做不到耶,你多坐一下,它来了,所以这个,你们武侠小说上写的,有些走火入魔了,在这里,这个“动”,静坐坐得好的时候,有时候,分好多种,内部身体上,觉得这里动,那里动,气动了,不过气动了也要分清楚哦,我们在台湾,那位同学已经是当教授了,当年也是打七,坐在一起,那个时候,我们人没有现在这样多啦,那个地方小地方,晚上他打七啊,他这个……我们还把这个故事当笑话讲,晚上我们小参报告,每一天大家修持用功下来心得当众作一个报告,他后来作报告,他很有趣,他说我今天下午啊好几堂,一堂还二堂,气脉通了,那个大腿背上一直在腰里动,通过来,通过去,哦,好难过,不过我晓得气脉通了,后来慢慢通到腿上了,后来到小肚子那里,搞了半天是个蟑螂在里头,所以动触真的气脉通了以后,有时候说以前当年叫打神拳,你坐在这里自己,慢慢的都动起来了,你没有意识哦,然后啊,这边转三圈,这边摇三圈,这边动两下,这样也动两下,然后说哦,并不是什么特异功能来了,而是生命的作用发动了,自己意识不能定,定不住的时候就有动的现象,不是什么上帝给你,也不是菩萨在你身上,也不是鬼,也不是神,生理必然的反应。动,有各种动,所以有许多特异功能的人,或者动了眼睛了,那个眼睛可以透视东西了,动了耳朵了,听不见的声音能够听见了,是真的,换句话说,不稀奇,这是生命本有的功能,但是了解了这个道理到那个时候反是不使它动,把它关闭掉,不然,你用到这一面去了,就糟了,你整个的道啊,佛啊,就不能完全成功,圆满的成功了。“动”是一种现象,是必然,包括很多很多,所以一般说,今天练气功啊,练什么任督二脉打通,奇经八脉打通那不过是动的一种,真的有时候动得好,禅定那个生命的功能发起来,人真的可以悬空了,也是一种动态,这个生命是有这样无比的潜力的功能;一种呢,发痒,身上长疮,这个疮是什么,在胎儿,在娘胎时头的所带来的,不干净的,业气的,都排泄了,那有许多啊,长的生的疮啊,治不好,时代科学医药进步了,我们过去看到有些苦修行的老和尚,这里长疮,那里到处烂了,又没有药,很痛苦,可是他们真了不起,自己把自己看空了不在乎,我们看了真难受,所以发痒,身上会长疮烂,烂了的也有,各种各样的怪病都会来,在佛法里头讲,这个生命业气之所生,父母的业、气,所以要修持气脉变化,儒家讲变化气质,那这一句话是科学的哦,气与质,质就是物理的,生理的,硬把自己的身体,修到脱胎换骨转来,变化气质,会发生痒,所以动、痒,这都 是简单只讲字眼,经过的个案,单独的一个一个经过的各种病历发生不一样的。

有时候,觉得身体到了某一个两个腿也不能走路了,腰也动不了,我自己也有经验,那个时候我到了四十多岁,爬楼梯两个脚拿不起来了,但是我知道这是个用功的过程,我就不在乎你,我还有经验告诉你们,都吓死了,有一个阶段,一个多月,拿这么一张纸拿不住,就会掉了,可是我一点都不怕,我知道。所以要懂原理去实习的,还有经验我告诉你,我有时走到路上,走路的时候,感觉到自己倒转来,我头在走路,脚在上面,我也不在乎,就看你怎么样,把我弄死看,自己看自己,既然要实验嘛,修行就是把自己拿来进入这个道理中间去实验,所以道家有两句话我很欣赏它,“若要人不死,除非死个人”。这讲很土的话,很有道理,你要修到长生不老,要修到不死的生命,除非你有准备死了的决心去修,一边又这样怕,那样怕,我发晕了,我冷起来,老师啊,怎么得了埃我说怎么样。我流鼻水哦,打坐好几天都不好哦。那也打老师,所以给人家叫老师,天下最倒楣的事情是干这个事,然后啊,大小便不通了,老师啊,这里不通,那里不通,都来问你,其实这个原理很简单,只要搞通了。“轻”有时候身体非常轻。

重、冷

拖不动了,都是过程,等于开车走路一样,两旁走的看到的环境不是目的地,不要怕,所以,动、痒、轻、重、冷,有时候怕风啊,随时一坐,好像冷,衣服多……,有时候冬天可以穿一件衣服,都非究竟,都是身体气质变化的现象的过程,有时候身体就干枯了,皮肤都干燥了,像木头一样,有时候润滑的像婴儿的肉体皮肤一样,这些,这些在哪 里有呢?诸位同学啊,你说你怎么知道,我们佛经上都没有看到过,你去找啊,我们大家的老师,也是我的老师,也是你们诸位的老师,这一方面的学问老师教的,是释迦牟尼佛,那是大师兄们,舍利子啊,目连尊者有著作留下来,你们都不去看啊,《大毗婆娑论》里关,包括《俱舍论》等等,好多东西在里头,好多宝物啊,都有啊,所以你们一般在佛学院读的只是一点普通的佛学,普通的经典,真的修持,真的……都没有,等等《大毗婆娑论》等等啊,这个这些东西都有。

身瑜伽感应交感

实际上六妙门这个方法,也是在一个知觉、感觉里头转。你打起坐来,一定碰到感觉特别强烈,感觉叫做触受,佛学里触就是瑜珈,瑜珈中文旧的翻译是“相应”,通俗的就是“交感”。物理世界,生理跟心理的交感,物理跟精神的交感、反应,就是瑜珈。打坐修禅定就是修瑜珈。身瑜珈是面对交感触受,简单分类有八种:冷、暖、轻、重、柔、粗、涩、滑,分析起来内容多了。

“冷、暖”

,打起坐来有时候发冷,你就晓得里头有毛病了。有时候一身流汗,火烧一样发暖。“轻、重”,有时打坐坐久了,两腿或身体酸痛胀麻,好像得病一样,甚至有水肿,两个腿都肿胀走不动了,以为有病了,赶快找医生。一找医生,就看出来很多毛病,其实都不是。有时候觉得哎哟!这一次坐下来真好啊,身体好轻灵啊,好舒服啊!自己以为工夫有进步了,这些不过是个变化。这是讲现象哦!所以修行哪里那么容易啊!你要注意,发生任何的现象,同你的男女饮食,或者其他受风受寒等等,都有关系。

滑、涩

,有时候身体很灵活,甚至打起坐来感觉皮肤都变细嫩润滑了。有时候身体动不了,古人用这个涩,随着时代的前进用塞车那个塞了。有时候“柔”软,柔是柔,软是软,柔是比较柔和,软像婴儿一样。有时觉得“粗”,粗糙硬化了,有时觉得身体有些地方变细了,有时觉得懒洋洋的。
你看我们那位同学一辈子缓慢,懒洋洋的,已经散了。他从小就是这样,这是他的业报,自己不肯努力。缓就是像弓箭一样不肯拉紧,永远放在那里。有些人看到他身体就可以看到他的个性。你看那两个老板,个子大大的,胖胖的,但是并不缓,办起事来很快,这是个性问题。有时性急,你觉得神经都绷紧了。有时候力量强起来,虽然没有练过武功,打坐下来,觉得威力无比;有时觉得实在没力气,变成很差,不行了。
我告诉大家,我在四十多岁的时候,发现自己忽然两个指头连一张纸都拿不住了,拿到笔不会写字,我说完了。我忽然对自己哈哈一笑,我说我不上你的当。还有,快五十岁时,我上楼梯都走不上去了,我就站在楼梯的中间,就这样定住,心想就这样走了,还一定要躺下来死吗?等一下气脉走通了,一样地走上去。所以要认识自己的生命,这些都告诉你。
有时哎呀!为什么拼命要喝水呢?以为生病了,得糖尿病了。这只是生理工夫进步的变化。有时肚子发胀,什么都不想吃;有时吃很多仍觉得饿;有时发闷;有时发痒,全身痒,连骨头中心都痒起来;身上发黏,或者喜欢动,或者喜欢静。加上老、病、疲劳、爱休息,这些生理现象的变化就有那么多。
当愿众生,身心安乐,所作顺利。
冷、暖,有过明显体验,其他的也有。

静坐为什么会产生八触

我们在修禅定时,身口意在转变,也就是变化气质,脱胎换骨,转凡成圣。这心念集中的过程,生理、心理就会产生感受与变化。心理上的转变就是看见光明、瑞相或恐怖境界……,生理上的转变即是产生八触。八触就是:动、痒、冷、暖、轻、重、滑、涩。动:地大、水大、火大、风大互相变动、冲击,身体由不规则的摇动到规鄤的摇动,甚至身体会跳动,则称为动相。不知道的人会以为是气机发动或魔鬼附身,其实不然。痒:气钻到微细的神经,所以会发痒。冷:意识入到水大,身体即会感觉发冷。暖:心入到火大,身体会发烧、发热、出汗,甚至大汗淋漓。轻:心入到风大,就感觉身体轻飘飘的,如云如尘,有飞行感。重:心入到地大,就感觉到很沉重,身体觉得像一块石头、一座山一样,动弹不得。滑:身体好象有光明、油脂一样,身滑如乳。涩:身体感觉粗糙、不通,身如木皮。这些境界都是幻觉,是生理、心理的转变,不要害怕、执着,也不要贪爱、取舍,始终在心上用功,修一切善,断一切恶,观心反照,不散乱、不颠倒,渐渐地一打坐,定境就现前,身心达寂静之境界,此时会产生一种定力、智慧、感应,但皆不可执着。
四、(网络转载,非常详实):
初禅前的八触十功德
长久以来,我们自己在进修、在用功,有什么标准可以证明自己的行法是对的呢?
不管任何的禅定训练、数息、念佛、白骨观、参话头……。在经过一定程度后,都会有身体和心理的变化。前者主要有八种,称为八触。后者则为十功德。所谓八触是:动、痒、轻、重、冷、暖、涩、滑。
一、动:一个修行人在经过置心一处的训练后,心念渐能专一,气也会加强。加强的气会带动身体、调整身体,使之进入健康的状态。进入禅定后,色身便不会再动了。
二、痒:身体好像有几百只蚂蚁在爬。
三、轻;身体感觉轻飘飘的,甚至有浮上来的感觉,很舒服。
四、重:有时候像被钉在十字架上,非常沉重,甚至把心情都拉了下来。
五、冷:有时候会觉得冷,越来越冷……。
六、热:有时会热,一直不停的冒汗。
七、涩:有时会感觉皮肤涩涩的。
八、滑:有时候会感觉很滑,像曼鱼一样滑溜溜的。
这些境界相,每个人的状况、感受会不一样。有时几种状况同时出现,有舒服的,也有不舒服的,对于这些我们只要把它观照清楚就好了,不要理会它,看着它出现,增长、消失,而我们的身心也在这生灭的过程中,得到成长跟超越。八触是过程,不要执着  心理上的变化,是学佛人的主要目标,也是工程面主要的一个标的。不过当心理产生变化时,色身也会跟着起变化,而这部份是附带的,不是主要的,但是,却有很多人会在这个地方去寻求发展。
在色身上的变化,主要就是八触,是每一个修行禅定的人都会经历的;而刚开始最常见的,就是自己的心会摇动,这个叫「动感」。心里的动,你常常会误以为是色身的动。透过你一再的观照色身以后,就会产生色身的变化。这个色身的变化,就会带动我们,你就误以为这是真的。是没有错,透过这个再训练,你的色身会有很多变化。其中最明显的就是气动,透过气动的引导,你可以练气功、可能飞檐走壁、也可能有轻功、有内功,但是,这些脱离不了生死轮回。
那些在跳蛇舞、天女散花的,如果透过气动来表演,你不要把它当作目标,它只是一个过程。
一个修行者,进入初禅定之前,这些状况会先调整好;进入禅定以后,就不会再动了。假如,你一直动、动不停,没有办法调整好的话,那自己就要要求自己,不是要求你的色身不能动,而是要去掌握你的内心。
你的内心为什么一直要去观、去看、去想「这个色身怎么动的?」那是错误的。没有错!心会动、身也会动。色身单独在动,而心都没动的,那更多。这个动是真的在动,但不是好的动。透过这个动的调整,身体会进入健康的状态,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,但不是修行的目标。假如,你这个动不会停止,那你要多去拜忏「为何修行,总是不得要领?」
各位在外面接受了很多修行的噪声,其实『气动』确实,但气动是不好的动,你必须放下它!
好多人执着「磁场很强」,什么叫磁场很强?又,「磁场很不好」,什么叫磁场很不好?我告诉你:磁场,是你的语言名称,换一个名称它叫作气氛。当你感到很好的气氛,就说「磁场很强」,而感到不喜欢的气氛,就说「磁场很差」,只是这个样子。但是很多人想法转不过来。
要记得,修行为求『了生死脱轮回』。八触只是修行过程中必然的现象,各位了解就好,不应看重也不必在意。若是沉溺于追求色身变化、想修得神通,那就远远背离你修行的初衷了。十功德  所谓「十功德」就是「空、明、定、智、善心、柔软、喜、乐、解脱、境界相应」,皆是心理上的变化。
在入初禅定之前,在心理上会有几种应有的变化:
第一个是「空」。还没有入禅定前没有真正的空--也就是这并非般若空性的空,但是,内心里头会比较干净、比较空灵,不会很复杂、不会有很多的烦恼,能够放下那些没有必要的、夹杂的信息;换句话说,可以很容易舍弃很多东西,如名、利、财、食、睡,这些通通可以放下。一个行者端身正坐,假如还夹杂着这些东西,你怎么有可能修行?看起来在这里坐着,蛮像一回事,其实心理正在百般计较,那不叫行者了。
所以,我们自己可以检讨得到,是不是把这些放下了?这当中,难免还有一点淡淡的习气在,因为还不是真正的成就;但是粗的、粗中细的、细中粗的这些部份,要通通把它放下才对,这是第一个。
我们可以检视自己,如果还有一些莫名其妙的挂在心头,那就是在参话头的过程中,没有进入状况。参话头是让我们停心,把心停住;心一停,那些杂思杂念,应该不再染着上来才对。既然没有那些杂思杂念,舍的功用就发挥了,空灵的现象就现前了。那么,我们看看,心理的这一相,第一相,你有没有现前?这是我们在抽象中来讲的心中相貌,行者入初禅定前,心中应有的相貌。这是第一相叫作「空」,当然,它跟般若空性的空,是不一样的。明  第二个相貌是「明」。明是明明白白、清清楚楚;在作什么,你很清楚。你把那些杂思杂念舍弃以后,那么在体上,心理的作用应该很明白。虽然这些还是凡夫的心理作用,但是,身为一个行者,对于凡夫的心理作用是很清楚的;凡夫自己本身是不清楚,那行者是很清楚的。所以,凡夫的心怎么动?行者可以看得很清楚;这个看不清楚,就表示你还是凡夫。行者对于这个基本的部份,应该要掌握得很好,你不应该掌握不到,这个是很重要的一个关键。
所以,我们跟各位讲心王、心的存在、那个意识形态,你自己要知道。别人的意识形态不知道怎么样,但是,心的作用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,你可以看得很清楚。若自己的意识形态是什么样子你都搞不清楚,你怎么知道人家的意识形态是什么样子。所以,自己的心的作用,一定要弄得很清楚。这个叫「明」,明明白白、清清楚楚。定  第三个相貌是「定」。这个定是世间人讲的定,也不是禅定的定;定字是一样,但意义不同,因为还没有到达初禅定,哪会现禅『定』的相?但是,像世间人讲的,他一辈子只上一个班,从毕业到退休一直在那里,心也从来没有波动过,这个就是世间所讲的定。
我们的心,经过这样的停心训练,参话头、看话头、守住这个话头,正如你-你是不是安住在这里,而不会起烦恼?这个就是定。参这个话头,结果又在看那个话头,望着那边一个话头;跟同修讲一讲「啊!你参『念佛是谁?』那我在参『拖死尸者谁?』到最后,我会不会拖个尸体?我看我还是参『念佛是谁?』好。」这样根本没有定啊!你管人家怎么样?你只要管好你自己,管到别人头上去干嘛?
每天进禅堂,坐、跑、站,在心里会不会想「耶!今天天气这么好,出去溜一溜不知道多好。」会的话就是没定!还有这种情况,表示我们的法在行法上,你还不得力,你还没进入状况。我们需要进入状况,大家要想一想,怎么排除其它的、闪动的妄念,这些都是行者要具备的心中相貌。你可以很清楚的看到,吃饭的时候,还有挑选这个菜、挑选那个菜,心中不定。我们训练停心,不作余思余觉,安住在这个话头上,所以,定是入初禅定前的一个心中相貌,这是第三个。智  第四个相貌是「智」。这个智不是我们般若智慧的智慧,因为你还没开智慧。这个智叫作「聪敏」。你很灵敏、敏捷、明利,对于事情、对于你心理的那种运作,你能够觉知到;不再像以前老是搞不清楚。
为什么禅修以后,人会变聪明了?为什么禅修以后,你会觉得比较有智慧了?假如,你现在脑子里头,还有那种感觉,好像一个馒头塞在你脑壳里头,那你就是一直没有进入状况。一个脑筋好像一块糕,说它硬硬的,又是软软的;说它软软的,又好像嚼不动。「你讲,我听」可以,那么,换你来讲,我想就僵住了;就好像船搁在那个岸上,划也划不动,那就没有智。
这个地方的智慧,不是要你显神通的那个智能,这个智能只是把你那种僵化、惯性的那个部份给抖落掉。好像被卡住很久生锈的镙丝,你现在要把那些铁锈,先把它抖落掉,才有办法转得动,这个智就类似那个状况。
原来你那个心,一直卡在那个地方「就是这样、就是那样。禅坐不是什么都不能想吗?」一直有一些旧有的噪声,一直带在心上,放也放不下,自己一直在那边想「我这样对吗?我那个对吗?」这就没有智。当你把那些旧有的放下以后,自然就会灵巧起来;否则那些旧有的,就像那个锈一样,会把你给卡住了,你整部机器都动弹不得。
你能不能把那一些先给抖落掉?那你就会明利、会很清明,看事、处事、反应,那都会很灵巧,那就是我们讲的聪敏、伶俐;你的脑筋会有一种很清爽的感觉;脑筋一清爽,身体就会跟着清爽。一个脑筋好像甜糕一样,那你的身体就会像麻薯一样,动不得啦。经过这样的训练以后,我们的心应该会有这样的变化,这个是行者入初禅定前,心中应有的相貌。
以上四个叫「空、明、定、智」,第一个是空、第二个是明、第三个是定、第四个是智;学有所成没有呢?假如,你说「我不会检讨,你讲的那些我搞不懂。」那你的脑筋是石头作的。也代表整个禅修过程,你的心根本没有锤炼到;在停心的过程当中,你根本不是停心就是睡心,睡着了。善心、柔软  当你产生前面的「空」、「明」、「定」、「智」后,我们内心就会出现变化,「善心、柔软」就一起都来了。 喜  前面已经介绍了行者入初禅前十种相貌中之六种,接下来要讲「喜」。
行者内心安住、使心停住,叫作「停心」。用我们的道场来讲,行者安住话头,深参话头的同时,你逐渐会产生一种「喜悦」。没有这个喜悦,那你当然不会再想参话头。当你参到枯寂的时候,你会觉得无聊,无聊就不会再参下去了,你会想尽种种办法跑掉。所以,喜,必须产生。用世间人的话来讲叫作「食髓知味」,我们叫作「法喜充满」。你有没有在这里产生这种喜悦?假如没有的话,那是弄错了。弄错了、用心不力,才不会产生喜悦。所以这一相,大家很容易作为一种检验。
有些人枯寂了,像枯木一样,没有喜、没有乐、也没有抗性,捡一句口头禅「佛来佛斩、魔来魔斩」,没有来就乱斩,坐在那里也不知道怎么样,「反正无聊嘛!今天没事再坐嘛!」那这样的话,没有「喜」,这个也不算修行。已经养成那种惯性,吃饱饭没事,两腿一盘,就坐在那里,跟木雕的像一样,这个不算修行、不算用功,这个下辈子会像狐狸精,就叫作野狐禅。我们应该要避开这个缺点,这个很重要。所以「喜」是自己检验自己工夫的一个方法。你有这种喜悦,那你坐着会充满活力。乐  第八个是「乐」。乐比较微细,这个比较微细的乐,你不一定在坐中感受到。跑香或者其它生活中,乃至洗脸、用餐,你都可以感受到那一种欢喜,你讲不出来。而且呢!你会经常的流露出来。眼神也好、脸相也好、身体的动作也好,你自己可以感受到,你成天非常的高兴,不知道高兴什么,好像每个细胞,乃至耳朵都在跳舞。这是获得大利益,内心里头,应该要到达这样的境界。假如没有这种感觉,你说有大成就,那都假的。假如,你一坐就有这种感觉,没有坐,就没有这种感觉,这表示还没有入禅定,因为你坐的时候才有,没有坐的时候没有。告诉各位:你有坐的时候,有;没有坐的时候,也要有。尤其是只要你想摄心,就有。那这个时候,你就接近禅定了。
所以修行是一个非常踏实的功夫,它不是虚幻、不是乱讲的。喜是比较粗的喜悦,乐是比较微细的喜悦,当这两个产生现象的时候,你就接近初禅定了。所以,这种喜乐,它不是世间的那种狂欢、中奖的高兴、或者结婚的高兴。不是!它是内心里头一种泉源,内心里头有一种很温暖的感觉,像一团火球在全身跑,全身发热的那种情况一样。解脱  第三个叫作「解脱」。这个解脱也不是我们讲的真解脱,而是我们讲的「你内心的一些束缚完全放下了」,意识形态对你的束缚当然也减低了。因为你法执还没破,所以不可能说没有意识形态,但是,世间的妄想、执着、攀缘,这些你已经渐渐放下了。应该这个时候,你会有这样的经验:平日当妄念一起,你会想「啊!算了!不要想!啊!算了!」;有烦恼也会很快地想「啊!算了!别再烦了。」那这个就差不多了。「差不多」不是说你已经解脱,而是一种瑞相。
有烦恼,但能当下止住:「啊!不要想它。」,当你能够把困扰身心的妄想放下,那才叫作这里的「解脱」。这个解脱,不是了生死的解脱;这个是我们讲的粗中粗、粗中细、细中粗的这个阶段,那你要能够放得下。
我们刚开始坐着的时候,一坐下来别的没有,家里的大事、心中的仇恨窜起来的时候,在那边猛烦恼、妄想一堆、团团转,还是算了吧!想那没意思,我到这里来又不是要烦那些的。」逐渐、逐渐这些会放下,这个叫作解脱。
随着这一种境界的来临,我们讲的「空、明、定、智、善心、柔软、喜、乐、解脱」的现前,你的相貌就开始转变。这些情况不一定来至于禅修,从人生中的修养,或者其它法门也可以获得,但是,禅修中的这一种经验,是最明显的,因为在坐禅的时候,这种境界你感受得最清楚,你自己比别人那么来的快、来的直接,这个叫作「如人饮水,冷暖自知。」因为你就在这当中,所以你会知道。
其它的行法,有这样的状况,你自己未必知道,但是别人会先看到。因为你的改变,你自己没有留意到,但是外人一看,他可以看得到。但是禅修,你自己会比别人更清楚、更了解。一个真正的行者,自己有什么变化,自己是清清楚楚的,你有没有进展到这个地方,那你应该要能够掌握得到。到这里一共有九个,这九个当中,它已经逐渐让我们具足了要进入初禅定的一些条件。我们知道初禅定,五禅支:寻、伺、喜、乐、心一境性。
那么「寻、伺」就是「定、智」再加上刚才讲的「喜、乐」。这个时候,我们内心的变化,「善心、柔软」就一起都来了。境界相应  心一境性也就是第十个「境界相应」,一般人喜欢讨论的是最后一个,境界相应。我告诉你,没有前面这九个,就没有后面那一个。没有前面这九个,只有后面那一个,告诉你:百分之百「魔!」你不用操心,百分之百就是魔。就像一个人格不完整的人,他修行的功夫很高,一定是魔。人格不完整,他有什么功夫?还不是那些飞天走壁、穿墙透壁,他学那些要干嘛?要不然,透过修行,他的人格一定会矫正过来。人格不能矫正过来,那么一切成就的是:上品魔王、中品魔子魔孙、下品魔女。所以,基本人格一定要先具足。
那么前面这九个,正好告诉我们,是人格养成当中的完美阶段,你只有把这些妄想、欲望给放下,那你才有可能随着境界而进入禅定。假如没有这种状况,内心的疙瘩一直那么严重,你想要进入禅定,那是不可能的。
所以各位在这个地方,要能够有相当的认识。你不要冒进、不要急躁。社会上有很多人,口口声声、空口白话,讲大话很多,无有是处,对你没有好处,死后下拔舌地狱。你讲那么多,根本没有那个境界,那就大妄语啊。看起来好像头头是道,事实上,不是那么一回事。有没有呢?
所以「十功德」是修行人一个非常好的指标。从十功德的介绍,各位可以了解到,修行人为什么那么内敛,而不是很放射的,因为他是真实的走上来。我们在整个奋斗修行的过程当中,希望大家经常的以这个来作自我勘定。
行者要入住初禅之前的十种相貌:十种心中的相貌,你自己要懂得检验自己,至少要以这个作为标竿,往这边去靠拢,修行不要盲目,这是很好的一种检定的方法。
至于一坐下来,不用功则已,一用功就打瞌睡,那是太累或营养不良,自己要去调整。或者,一坐下来,就猛打妄想,眼睛张很大,那是精神太旺盛。学习的整个过程中,会有这些现象。
把这些昏沈、掉举、加上八触十功德,算一算,一共就有二十几种状况。这二十几种状况,在整个过程中会交互的出现。这在基础的时候,都跟各位讲了,你必须去分辨清楚。然后,那些境界现前,我们叫作「不相应行法」,它与法不相应,你就随它过去,不要理它。一、八触的特征
八触,即动、痒、凉、暖、轻、重、涩、滑八种以生理为主的感觉现象;加上接近的八触,即十六触。后八触是:掉、猗、冷、热、浮、沉、坚、软,其中重、沉、坚、涩属于地大性;凉、冷、软、滑属于水大性;暖、热、猗、痒属于火大性;动、掉、轻、浮属于风大性。由于练功者的认识、锻炼方法以及入静程度不同,使四大性质出现粗细散定及和合的差异,这些气态的变化、感觉的领受,便有触相的出现。二、禅定胜妙触相
修练者调身调息调心当深入定境〔所谓“欲界定”以及“未到地定”),身心虚寂,不见内外,定心安稳。适当地调养保护这定境,使之不退不坏,则心理无大变化,定力不断增长。在定境中,忽觉身心凝寂而动,此时的运动。如云如影,没有粗重感与节奏感,是身心内在的微妙运动。有从上身先发,有从下身始发,也有从身体中部开始的,但一般都渐渐遍于全身。上部先发的易于退坏,下部先发的较易进功。其中最关键的是身形一般是不动或动的极微,如果出现手脚头的动作,即不属于禅定之功了。动触发生时,具备了无量的功德,简略地归纳为十种“善法眷属”:
1.定:心神凝止,没有散乱妄想。
2.空:内心如秋日晴空一般,一切无碍。
3.明净:内心明觉,不昏昧,心中没有恶念与烦恼。
4.喜悦:身心处在虚豁轻安的喜悦中。
5.乐:每—毛孔及每一刹那间心者在禅乐中。
6.善心生:心中自然产生有利他人的善心。
7.知见明了:能在定中善观人生万物,明了不昧。
8.无累解脱:对于不良的作用,不好的思想,均能一一解脱。
9.境界现前,心中出现光明、智慧等美好安详的境界。
10.心调柔软:内心变得非常慈悲,没有粗暴,直心行事,常念正道。
在动触发生后,可能要延续半年一年,然后再发生其余的十五触相,其中有次第发生与不次第发生二种可能性。一切触相发完后,就进入了根本初禅定,开发了更深一层的功能。
触相的发生,据佛家理论说,这是练功者由欲界粗四大向**细四大转换产生微妙变化时的反应。二、治病触及除盖触
治病触与除盖触是由两种情况产生,一是在禅定过程中,由于真气的运行,不自觉地产生生理变化,因此出现触相;二是专修气功治病法,由于气机发动,在转变病体的过程中,自然地出现触相。这二种触相都是好现象,能够治病及消除贪心、嗔心、昏睡、掉举(身心散动不安)、疑(对功法及师傅与本人的不相信)的五盖,但不能入定,没有如上所举的功德善法,因此对这类触相不能有妄执心。如果病已治愈,则应同时消除触相,否则即在精神上产生一种不良的执着,易入偏差而导致失常。
治病触产生过程中,有以下三点须注意辨别:一是在动等触发生,心神更加明净安稳,没有紧张与不安。二是触发产生后能自由控制,如果哭笑及大动等不能自主,则已入偏差。三是触发相结束及收功后,心情异常愉悦,身体轻安,对生活充满美好之感。反之则为偏差。
对触相还须明白,它虽能健身治病,但却是最易入于偏差的。人们往往对于一些较为粗显的感觉易于执着,而这些恰恰是练功过程中最初步的一个反应,许多低级气功师用此来迷惑一般的练功者,借此招摇过市。因此练功者对触相应该进行自细的辨别,不妄生执着。当妄执不生后,真气便通畅无碍,身心轻快。以后触感消失,练功者才进入深一层的禅境。三、生病触与生盖触
在静坐发生触相时,如果身心有不正常感.没有轻安愉悦,且比不练功时更差些,这便属于生病触与生盖触,其发生的病因有以下八种。
1.所修的功法不正确。
2.认识有问题,过份执着触相,或心情紧张、恐怖。
3.带功人本身附有不洁之气,或同修人中有病气干扰,于是受到不良的触相反应。
4.练功者本来就潜伏着某种病根,练功时气息鼓盈,诱发疾病。
5.练功时没有调和好身、息、心、气机逆乱。
6.练功时动机不纯,求名利、求境界,或急于求效果等。
7.烦恼,业障较重,习气较深。
8.练功者修法杂,经常改变,不同的功法在他身心上产生互相干扰,气机逆乱。
病触出现后,应立即停止修练,辨析错在何处,或请教有真正成就的气功师,然后找出症结所在,逐渐解决,从四大的角度分析病触:轻动是风大生病触;热痒是火大生病触。根据四大的病相与病源,寻找治疗病法。生盖触的现象一般:暖热痒生贪欲盖;重滑沉生昏睡盖;动浮冷生掉悔盖;强涩生疑善盖;重坚涩生嗔盖。盖触出现是需要对治的,但总以呵弃与觉照为要,平时的修养也十分重要,练功的过程,本身就是一个人修养向上的过程
四、邪法触相的辨识
在根本初禅以前、如发生八触时,随其所发的触相,附有邪法、邪功等作用在里边,即属于邪相之触,会造成身心极大的损害,以致入魔,邪法的种类与出现的特征有很多,今仅就动触中简略归纳出10对邪法,以说明邪相。
1.触体增减:动触发生时,身动手起,脚也随之而动,旁人见他兀兀如昏睡,或如着鬼一般,其身心的纷动,完全不由自主,或在此时见到许多怪异的景象,这一类属于触体邪增相。如果在动触初发时,或先从上部,或先从下部,还没有产生大动遍身时,就慢慢地消失不动,此时完全失去了原有境界与气感,心中索然无味,无法持身,这一类是触体邪减相。以上二类情况,大部由某些教功者带功不当所引起,因为邪法有一定功能,变化较大。一旦失去这外界作用,则比没用功时更差,不但毫无功力,而且身心空虚,元神大耗,因此要注意外力的正邪,尽量以自己用功成就为善德。
2.定乱:动触发生时,身心被定所缚,不能自在地停功出定,此时如有邪功加入,可能保持一至七日不出定,一般无知者往往认为是上乘功夫了,其实不然,这仅仅是由邪功所加的邪定,是不自在的定缚,而且不是自心的真定,不能开智慧,所以久后产生突变,入于邪魔。如在动触发生时,心意撩乱,攀缘不停,内心极不安宁,乱心不止,这就是邪功外力的扰乱了。
3.空有:动触发生时,身体感觉消失,不知自身在何处,不见动相及世界,于是往往认为是证了空定,其实这是落于邪空,因为内心并不净寂灵明,而是虚无飘忽的空感,如在触发时,体感坚韧,犹如木头石头—般,感觉紧张而不舒畅,这便是被邪有的力量所缚。
4.明暗:动触发生时,见到身外有种种光明,甚至在屋内看到日月星辰的光明,以及青黄赤白等种种光环与光闭或射点、射线,这些光均在有觉的情况下看到的,因此都是邪明所现之光。如在触发时,内心暗暝,如同进入暗室一般,眼前一无所见,或如黑桷所罩,只是一片黑暗,这是邪暗所盖。 5.忧喜:动触发生时,内心热恼烦躁,或神情变得憔悴,内心不悦,这是由于邪忧所乱。如触发之时,内心非常快活高兴,不能自安,这是邪喜的干扰。
6.苦乐:动触发生时,身心处处感到苦恼难受,体感异常不舒服,这是由于邪苦的逼迫。反之如果异常快乐,在感受这快乐时,内心贪着缠绵,不愿舍去,内心不能平静,这便是邪乐的干扰。
7.善恶:动触发生时,内心思惟善事,感情波动不停,可以破坏三昧正定,这是由于邪善的覆蔽。反之如在动触时,产生一切恶念,思惟不正当的行为与事情,有种种不良的心理反应,这便是邪恶所扰。
8.愚智:动触发生时,心识变得愚昧,迷惑无知,糊涂昏沉。心智颠倒,这是由于邪愚所覆。反之,如思惟迅速,知见极利.心生邪觉,破坏三昧正定,这便是邪智所扰。
9.缚脱;动触发生时,五盖等诸烦恼,覆蔽心识,无法解脱束缚,这是邪缚所盖。如在触发时,心中产生一种已证空无相定的邪觉,认为自己已得道果,已断一切烦恼,获得解脱,内心产生骄慢之情。这便是乃邪脱所扰。
10.强软:动触发生时,其心刚强,出功入功,意念不得自在,犹如瓦石一般,难以回转,不顺善道,这是邪强所覆。如在触发时,心志软弱,无法支撑自己,觉得自身无力,容易败坏,犹如软泥—般,不能成为形器,这便是邪软的心理反应。
以上二十种邪触发生时,均能扰乱静定的心理,破坏正定,能使练功人心情邪辟。如果不加辨别,心生爱着,便会失心狂逸,或大哭大笑,精神出现失常,甚至导致死亡。
如果在邪法发生时,没有正见或明师排除障碍,便容易与鬼神、精灵相应,得邪的神通。邪的神通能迷惑无知之徒,于是破坏正道,影响人们的生活与健康。
以上有关八触正邪等问题的讨论,源出于中国隋代的智者大师,历代佛教徒练功者都有体会。我们如能深入研究,可以解决当前气功境界的许多问题。气功要走上正路,必须远离神奇与邪伪,把混乱的局面改变过来。还须深入研究佛教有关禅定的典籍,以寻求一条真正通向光明智慧、有利人生社会的康庄大道!一、练功的“八触”现象及处理办法 练功过程中出现“八触”现象是指动、痒、轻、重、冷、暖(热)、涩、滑等。这些现象是练功的正常反应,不必顾虑。其出现的先后,因人而异,一般人出现的先后顺序是动、痒、轻、重、冷、暖(热)、涩、滑 
相关阅读